烏鎮素有“一觀二塔九寺十三庵”之說,一觀是指東柵的修真觀,二塔中的其中之一就是白蓮塔寺。烏鎮的佛教傳入較早,在南梁時期就已出現一定規模的寺廟建筑,在烏鎮歷史上寺、庵、廟、祠最多的時候有53處之多。白蓮塔原稱金蓮塔院,后稱白蓮塔寺,建于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原位于烏鎮十景塘的北面、天井巷西面,當地老百姓都喜歡稱呼它為西寶塔,這是由于它與東柵的壽圣塔遙相呼應,故在烏鎮有東西寶塔之說。
2005年,白蓮塔在西柵大運河畔環河島得以原樣易地復建。現在的白蓮塔高有七級,塔高51.75米,為烏鎮最高建筑,塔下有八角形的升蓮廣場,廣場中有放生池,東側河岸邊有一條石舫。從運河坐船來烏鎮,遠遠的望見白蓮塔雄偉的身姿,就知道烏鎮到了。
白蓮塔屬于宋元時期江浙一帶通行的磚木混合結構的閣式塔,縱觀其塔,外觀呈梭狀,實際上塔的平面是成正方形的,塔基也是一個二十四乘二十四米的正方形,內部地面用清水方磚鋪就而成。整個塔體由第一層起向內逐漸收攏,登高遠眺,運河和烏鎮風光盡收眼底,入夜時,塔身被燈光照耀得通體剔透,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