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是一種特殊的自然資源,常浸泡不僅有益身體健康,并且有醫療保健、美容養顏等多重功效。國慶長假即將到來,不少人都想趁這段時間去泡泡溫泉,一解幾個月來工作的疲勞,但是并非人人都可以泡溫泉的。本期為讀者介紹一些泡溫泉的小常識,使你能夠安全、健康地泡一回溫泉。
泡溫泉五部曲
第一步,探試池溫。先用手或腳探測泉水溫度是否合適,千萬不要一下子跳進溫泉池中。
第二步,先暖后熱。溫泉區內設不同溫度的泳池,從低溫度泉到高溫度泉,浸泡要循序漸進,逐步適應泉水溫度。
第三步,掌握時間。一般溫泉浴可分次反復浸泡,每次為20~30分鐘。有些人喜歡讓全身泡得通紅,但要注意是否會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的現象。
第四步,按摩配合。適當的穴位按摩會加強溫泉保健的功效,對一些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第五步,注意沖身。盡量少用洗發水或沐浴液,用清水沖身即可。
并不是泡到全身冒汗,從溫泉池里出來就OK的了,泡完溫泉也需要護理一下頭發和身體。
1、頭發:抹點滋養護發素
泡完溫泉出來,別忽視了對頭發的養護。
泡完溫泉后頭發是很需要營養的,此時最好給頭發“加頓營養餐”。因為,溫泉裊裊升起的蒸氣中含有一些硫磺成分,泡溫泉前沖濕的頭發正好接住了含有硫磺的水汽,在熱量的作用下很容易入侵頭發及頭皮,使頭發變得黃黃的,特別是干性發質的人,更容易使頭發干枯、打結,失去光澤。泡完溫泉后用清水沖洗,不能沖掉這些傷發物質。因此,應該用洗發水好好清洗頭發,并用些具有滋養功能的護發素。
2、身體:涂點保濕潤膚霜
泡完溫泉,覺得把溫泉里的有效成分沖洗掉有點浪費,于是很多人不去沖洗,這是不對的。
如果是硫磺或堿分濃度高的溫泉,身上不沖干凈或擦干,剛享受到滋養的皮膚會受到“打擊”,待水分蒸發之后,留在皮膚上的“營養”濃度可能會增加數十倍,對皮膚的刺激很大,所以,簡單沖洗是非常必要的。同時,沖洗后要外涂能夠鎖水保濕的潤膚霜。因為泡后嫩滑的皮膚有些“嬌氣”,一方面毛孔還處于舒張狀態,容易使細菌灰塵侵入,另一方面,皮膚散發熱量時水分會有所流失。
溫馨小提示
1、先蒸桑拿后泡溫泉:現在不少溫泉都帶有桑拿房,有些人在泡完溫泉后習慣蒸一蒸,好讓營養物質全面吸收。其實正好相反,如果泡溫泉后水中的營養物質剛剛被身體吸收,馬上蒸桑拿的話,這些物質就會隨著汗液排出。同時,泡完溫泉之后,身體本來就疲倦了,再蒸桑拿有可能造成暈倒、缺氧等危險情況。一般來說,蒸桑拿可以在泡溫泉前,把體內積存的廢物先排出去,就能更好地吸收溫泉中的營養物質。
2、長途跋涉后不宜馬上泡溫泉:最好先稍作休息,等體力恢復后再入溫泉池內浸泡。易失眠者以微溫的溫泉為宜,最好能稍微躺著浸泡,若感到頭痛、惡心、心悸時,則不宜再浸泡。有特定疾病或有特殊生理狀況者,應自行注意泡溫泉時的安全。
3、泡溫泉并非人人適合:專家介紹,糖尿病、肝病、腸胃病、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和血管病變者,在病情得到穩定控制時才能進行溫泉浴。溫泉所含的硫磺及其他酸堿物質可以消炎殺菌,對一般感染性或寄生性皮膚病頗有療效,但有時也會刺激皮膚傷口而造成惡化,甚至導致“溫泉性皮膚病”。
4、泡后歇歇再開車:不少有車族會自己開車去溫泉放松一下,但泡完后一定要休息一兩個小時,再開車返回。因為,溫泉泳或溫泉浴畢竟是有些強度的活動,同時泡后身體的血液循環變快,身心一下子松懈,反應性和注意力會有所下降,不宜馬上開車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