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足山山水雄奇,佛教盛況空前,歷代文人在此留下了眾多的墨跡:昊道子的名畫《瘦馬》、屈爾泰的名畫《墨龍》、李霞的名畫《十八羅漢過江圖》,大錯和尚和徐霞客的《■雞足山志,》.、徐悲鴻的名畫《雞、竹、山》、《奔馬》、《雄雞》,以及米帝、李兀陽、楊升庵、袁嘉轂、董其昌、陳榮昌等人的詩詞書法等。近代,孫中山、梁啟超還分別給祝圣寺、石鐘寺贈過匾額。各寺的藏經樓還珍藏了歷代大量的梵文經書,佛教名譽會長趙樸初還為祝圣寺題寫了寺名。
雞足山的總坊叫做“靈山一會”。穿牌坊,沿溪流,過洗心撟,可到雞足山八景之一的瀑布穿云。從此處經九重巖過小木橋,可見宏偉的祝圣寺。
祝圣寺是清代禪宗大師虛云和尚“三年募積金萬兩,十載施工起宏圖”,在缽于庵的舊址上修建的,光緒賜名“護國祝圣禪寺”。全寺猶如一小城,正面有一高大照壁,上書“宏開覺路”,兩旁兩道側門,左門頭書“退后一步想”,右門頭上書“能有幾回來”,進門后有池塘、石橋、八角亭、“云遺石”,進而為天王殿^殿前有兩棵云杉,高達三、四十米。過殿為天井,一塊礎石鋪成的月臺上,立一三千余斤的青銅巨鼎。天井兩旁為鐘、鼓樓。其后為大雄寶殿,正殿上塑三世如來佛,兩旁壅五百羅漢,全貼金泊,個個金光閃灼,耀眼奪目。兩廂為禪堂、僧舍,后面是藏經樓,藏函,舊刻藏經之石三十七函。右側為_珍樓,藏有鑾駕、紫表缽具、玉印、錫杖如意、玉龍杯、緬玉臥佛、碧玉觀音、名人字畫等,惜多數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