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去參觀東京的行政中心----雙塔的都廳大廈,這是一座形似大教堂的大廈,有說是戰后日本杰出建筑家丹下健三的作品,也有說是美國設計師肯佐唐格的作品。該建筑高達48層,在第33層之處分成了兩個對稱的摩天層,并延伸至高達243米處。對外開放的展望臺設在第45層,高202米,分南北兩處,乘電梯僅55秒即可到達,兩個觀景臺輪流開放。因展望臺處在超高層建筑群中,視野廣闊,可以領略到了東京城市全貌。據導游說,天氣好的話還能遠眺到富士山。觀光臺是免費對游客開放的,這比國內諸如深圳賽格大廈、上海金茂大廈、東方明珠那樣上去就要收錢的觀光臺好得多。
當天的天氣不錯,可還是有霧,圍著展廳周圍轉了一圈,欣賞了東京市全貌,沒有了望到西部的富士山。從上面看日本東京,建筑物鱗次櫛比,沒有什么布局可言,也沒有什么風格,各色建筑真像火柴盒,說明東京寸土寸金,用地極度緊張。下了觀景臺,又到都廳前的公園與雕塑留影。展廳中間布置了很多紀念品的專賣展位。一些好玩的玩具吸引著前來這里觀光的人駐足觀看,如手機鏈、小食品等,當然價格要貴很多。
離開都廳,導游帶大家參觀日本的皇居、二重橋。據資料介紹,皇居是天皇和其家庭成員的住處。是東京的中心地帶。占地110公頃的宮殿群,遮敝在繁茂的林木和江戶時代古城堡的厚厚的石墻之內,四周還有古護城河的環繞,河中有天鵝游弋其上。皇宮原來是木制的宮殿,于1945年二戰末期毀于戰火。現在的建筑是1970年重建而成的,是低矮的混凝土建筑物。平時不對外開放,只在每年有限的日子里,部分區域對國民開放幾天,國民被允許站在皇宮外的二重橋附近指定的區域接受天皇的問候。
來到皇居對面的花園,這里松樹很多,形態各異,估計載種也有多年了。走過馬路對面,首先是一個用碎石子鋪就的廣場,兩邊依然是草地蒼松。據說,用碎石子鋪廣場,目的是防止有“隱者”、“刺客”進入皇居,因人在碎石上走容易發出聲音。今天廣場上有許多游客,也有日本的小學生,估計也是秋游,來這里參觀,這里的兩位身穿藍色軍裝的“天皇”御林軍騎兵,馬上就成了明星,許多人與其合照。其實,來這里參觀是沒有什么意思的,所有人只能是遠遠的在橋頭看那皇居大門,而那“二重橋”也只能隔河觀看。
二重橋,橫跨內護城河,樣子很簡潔典雅,是皇居正門前的一座不長的、只有兩個橋洞的石拱鐵橋。因為壕深,橋身分上下兩層,兩個彎彎的拱弧在水面上形成的倒影,恰好形成一個眼鏡的樣子,故名二重橋。橋后面可以看到有一座式樣和中式傳統建筑很像的樓宇。那是優見矢倉,是原來江戶古城堡的一個觀望角樓,功能恰似于北京故宮的角樓。據說1945年日本戰敗,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投降后,一些效忠于天皇的士兵拒絕接受被盟軍打敗這一事實而在皇居外剖腹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