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一次日本,耳聞目睹地,對這個令我們又愛又恨的東瀛鄰國有了一些直觀的了解。中國人對日本有一種復雜的感情,我們愛它的工業產品,但是恨他們的人種(只恨男人,女人除外)。愛它的產品,但是很多中國人卻在成天叫喊抵制日貨;恨他們的人種,但是我們經常對日本人的國民素質佩服得五體投地。日本社會兼容了現代科技與傳統迷信、理性與變態。日本,包括日本貨和日本人,真令我們困惑,有時甚至不知所措。這就是日本,一個令人感到矛盾的日本。中國的教育,已經將日本妖魔化了。小時候的課本里,肯定有關于抗日戰爭的內容,歷史課本里還有南京大屠殺的資料,明朝的倭寇、清末的甲午戰爭也全抖出來了,彷佛日本人全部都是魔鬼。還有備受爭議的日本篡改歷史問題,但細心想一想,古今中外的統治者篡改歷史簡直就是家常便飯,根本不值得我們大驚小怪,就連文革的那段歷史,我們至今仍然無法正面面對。中日關系改善,始于1972年中日建交。1978年鄧小平訪日,鄧發現資本主義并非我們所說的那樣一天天地爛下去,正好相反,日本人的生活水平還是挺高的。接著鄧又去了美國,回國后就開始實行他的改革開放政策了,中國從此走進了一個新時代。自從鄧訪日后,中國人開始有機會接觸到日本的影視作品,其中有一出電視劇叫做《阿信的故事》至今仍然令我印象深刻,我們知道日本人其實活得不容易。
現時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主要針對兩個國家:美國和日本。美國的霸權主義和世界警察角色向全世界強加了它的價值觀,在維護它國家利益的私欲的同時,有些時候也代表正義;如果沒有美國干預,世界人權狀況可能會變差,盡管美國的人權記錄也不好。不要忘記,美國參與二戰打敗法西斯,對世界是巨大的貢獻;美國可以為意識形態而開戰,韓戰和越戰就是例子;而日本則不同,只有私欲,沒有正義。與二戰時的另一個法西斯國家――德國相比,日本相差太遠。因此,當東、西德統一的時候,全世界的大多數國家都報以掌聲,而許多亞洲人今天依然憎恨日本。當日本試圖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時,中國投了反對票,令許多日本人大為惱火。
在六天的旅途中,我們對日本的正面印象非常多,負面印象比較少。因此,如果拋開歷史的恩怨,你會發現這還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國家,小日本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