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樽車站到了,看著片片雪花隨風(fēng)旋轉(zhuǎn),沾在月臺的煤油燈上,時光就這樣偷偷倒退了。再一細(xì)瞧車站整面墻上的透明大窗,居然是由無數(shù)盞老油燈裝飾的,星星點點,滿目光燦。小樽,果然是浪漫雪鄉(xiāng)啊!
小樽是日本經(jīng)典電影《情書》中的主要場景,這里處處充滿著浪漫的情懷,到過小樽的人,都會被它獨(dú)有的浪漫氣氛吸引。
琉璃童話世界
明治至大正時期,小樽受益于北海道的漁業(yè)開發(fā)及各大銀行的支店的集中而繁榮一時,被稱作北方的華爾街。那時電力尚未普及,港口船舶又需要媒油燈和浮標(biāo),玻璃工業(yè)就這樣得以發(fā)展。
從車站出來不遠(yuǎn)處,便是著名的小樽運(yùn)河,沿岸的步行街僅長1120米,卻立有63只煤油路燈。每年2月有“小樽雪燈之路”活動,300多盞白雪蠟燭吐出微光,水上漂著約400個玻璃燭球,美得恍如童話世界。
著名的北一硝子館也在附近,漢字“硝子”是日文“玻璃”的意思。北一硝子館創(chuàng)立于1901 年, 是北海道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玻璃工坊。工廠設(shè)在木結(jié)構(gòu)倉庫里,內(nèi)部陳列著晶光四射的玻璃工藝品,玻璃工匠從海洋汲取靈感, 多使用藍(lán)色和淡綠色。
我們來到玻璃工作室參觀,見識了工人們的吹空絕技。我決定小試一把,給自己做件小掛飾。選好透明粉和沉郁白兩種玻璃棍,工作人員手把手地教:左手拿一根鐵釬在火上慢慢轉(zhuǎn),右手的粉色玻璃棍溶化后纏繞在鐵釬上,漸漸繞成一個小圓餅。再將白玻璃棍用同樣方式滴落在粉玻璃上,兩者在高溫下融合,產(chǎn)生奇妙的云層效果,最后越變越圓,化作了一顆晶瑩的玻璃珠。
“北一”集中了很多玻璃工藝品店,有琳瑯滿目的豪華家飾店,也有賣小飾物的路邊攤。走出硝子店,路燈亮了起來,點點燈火在雪夜中逐漸迷離,好個充滿詩意的小樽之夜!百年前的玻璃工匠為保存當(dāng)?shù)匚幕Σ恍福驗檫@份執(zhí)著,我們才能見證這種驚人的美。
日本第一壽司
我來到歷史最悠久的老店“政壽司”,它于平成十年開業(yè),70 多年間逐漸發(fā)展壯大,在小樽實力最為雄厚。壽司臺前,店家為每位客人準(zhǔn)備了一個暗紅色食盒,洗手后打開,里面是一盒米飯與一盒清水,我們來學(xué)做日本最傳統(tǒng)的“握壽司”。
“政壽司”的年輕掌柜中村親自授課,他示意我們在捏前,雙手要先蘸點水拍拍,就不粘米粒了。中村單手捏起一塊米飯,搓了五個放入盒內(nèi)。接著拿起一個飯團(tuán), 用食指按壓出小坑,然后左手拿起一塊三文魚,涂一些芥末,再將壽司米飯扣在三文魚上,讓海鮮與芥末融合得更完美,最后將兩側(cè)壓扁,再倒扣到右手上,左右側(cè)捏兩下,就完成了。
嘗試了一下,雖然不夠快,感覺還是蠻簡單的。再說說吃法,用筷子吃時,要橫向?qū)⒄麄壽司一下夾起,然后一口吃掉。另外,日本人吃壽司時不再蘸芥末,只蘸醬油,更好的體味壽司的原汁原味。
政壽司的各種海鮮壽司沒有魚腥味,配上北海道的香軟大米,入口味美多汁。當(dāng)家頭牌是“鮪魚壽司”,鮪魚爽口無比,但價格也高,一只1200 日元,約84 元人民幣。據(jù)中村講,老店到他已是第三代了,他當(dāng)了八年的壽司師傅,還特地在東京一家名店工作了五年。
淺緋的武鯛,銀色的三文魚,金色的海膽,還有粉嫩的牡丹蝦,這些來自北海道深海的“大腕兒”薈萃一堂,試問誰能抵擋小樽壽司的誘惑!
日本主流壽司有握壽司、卷壽司、散壽司、箱壽司和稻荷壽司。握壽司興起于江戶時代,顧名思義,制作者用手將米飯握緊,涂一點芥末,再鋪上配料即可。而在中國最常見的是卷壽司,在小竹簾上鋪一層海苔,再鋪一層米飯,中間放上配料,卷成長卷,然后切成小段。箱壽司流行于日本關(guān)西,用長型小木箱(押箱)輔助制作壽司,先把配料鋪在押箱的最底層,再放上米飯,然后用力把蓋子壓下去。作成的壽司呈四方形。稻荷壽司則是用配料盛著米飯,常見配料有油炸豆腐皮、煎雞蛋、高麗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