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jīng)是第二次去臺北了,對這個城市,仍然抱著十二分的好感。六層樓的小洋房里,橙黃色的燈光照著晚霞下的每戶人家,每個人都在譜寫著自己的小故事,就像陳升的歌一樣,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細膩。
去臺北之前,把自己msn名字改為了fly me to Taipei,倒數(shù)著去臺北的日子,非常想離開過于喧囂浮躁的香港。幻想自己可以在臺北落地生根,甚至還和朋友說,自己會不會是當年死在海角七號那艘船上的人,太舍不得臺灣了。也和朋友說過,要不就“黑”在那里吧,但自己會不會住在很破很破的巷子里,在巷子后頭躲避著警察呢?哈哈。
時值初春,臺北,寒冷。想象不到臺北的雨夜是這樣的冷,但也被師大附近的小店給折服了,每個服務員的笑臉都是自然的,毫不做作。就連巷子口不出奇的面包店,也可以炮制出讓人感動的棉花糖。窗明幾凈的咖啡廳,點綴著一些綠植物,簡單的木桌擺設,只有兩三人閑聊,在夜雨中聽著懶散而溫馨的Ann Sally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小白兔CD店的店家很熱情,耐心地介紹著許多從未接觸的音樂,他對音樂的自信讓人覺得敬佩。只是在一個小區(qū)域的經(jīng)歷,就感覺到這里的人都是那么的友善、慢活,他們認為,每件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品嘗,因此,他們也非常認真、耐心地對待每件事情。這種精神,我們貌似離開了很遠很遠,但好像也似曾相識,只是我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時候忘記了什么才是生活。
為什么臺北可以讓生活如此的舒適,或許再加點陽光,這里就是天堂。回到了香港,總覺得好像少了很多東西,就算再聽黃小楨的音樂,也找不回那種屋內暖洋洋,窗外落葉飄搖的感覺了。